混凝土浇筑后2小时下大雨时,需根据混凝土的凝结状态和雨势大小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一、已初凝(约4-6小时)的混凝土
-
表面保护优先
-
立即用塑料薄膜或防水布覆盖未凝固的混凝土表面,防止雨水冲刷导致表面失水过快。
-
若表面已出现浮浆或轻微泛砂,可用木板刮除薄弱层,再覆盖塑料布。
-
-
减少水胶比
- 适当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减少用水量并增大水胶比,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稳定性。
-
加强仓内管理
- 立即停止混凝土进料,排除搅拌仓积水,防止雨水渗入。
二、未初凝(0-4小时)的混凝土
-
立即停止浇筑
- 雨水会稀释混凝土,导致强度严重下降,需停止施工并留置施工缝。
-
紧急防护措施
- 用振捣棒振捣底部残留浆液,用木板整平表面,立即覆盖塑料薄膜或防水布。
三、雨后处理与检查
-
表面修复
-
雨停后若表面存在严重泛砂或蜂窝麻面,需清理浮浆后,用高标号混凝土补筑接缝部位。
-
对已冲刷的钢筋或骨料进行清理,确保混凝土密实性。
-
-
强度检测
- 若补筑后混凝土强度不达标,需进行探伤检测,必要时设计补强措施。
四、预防措施
-
天气监测
- 施工前查看天气预报,遇雨提前准备防水布或暂停施工。
-
工艺优化
- 高温天气下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减少坍落度损失。
注意事项
-
若雨水渗入混凝土内部,需评估结构安全,必要时请专业机构检测。
-
雨水对已硬化混凝土的冲刷影响可控,但表面观感和耐久性可能下降,需通过打磨和补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