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进口新药被纳入医保目录,涵盖肿瘤、罕见病、慢性病等多个治疗领域,显著提升了患者用药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例如,2024年新版医保目录新增的91种药品中,包括多款全球创新药,如治疗淋巴瘤的优罗华®、乳腺癌的赫双妥®、眼底病的罗视佳®等,部分药品实现“当年获批、当年进医保”,价格降幅超50%。
分点论述如下:
-
肿瘤领域:进口抗癌药是医保目录调整的重点,2024年新增26种肿瘤用药,包括首个针对20外显子插入突变的肺癌靶向药舒沃替尼、宫颈癌双靶点免疫治疗药物卡度尼利单抗等。跨国药企如罗氏、诺华的多款肿瘤药通过医保谈判实现快速放量,部分药品销量增长超250%。
-
慢性病与罕见病:糖尿病治疗周制剂依柯胰岛素(全球首个胰岛素周制剂)、地中海贫血用药地拉罗司颗粒等被纳入。罕见病用药新增13种,如治疗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易来克®,50%-80%的罕见病患者为儿童,医保对儿童用药剂型改良(如草莓味流感药速福达®)给予倾斜。
-
抗感染与精神疾病:进口原研药如阿奇霉素注射剂(支原体肺炎治疗)和精神分裂症用药棕榈帕利哌酮酯注射液(一针维持半年)进入目录,长效制剂占比提升,减少患者用药频率。
-
政策支持与落地保障:医保通过“腾笼换鸟”(集采节约费用60%用于创新药)加速进口药纳入,并推行“双通道”机制确保医院和药店同步供应。上海等地要求医疗机构1个月内完成新增药品进院审核,三年内单列支付以稳定临床使用。
总结来看,医保目录对进口药实行“通用名管理、内外资一视同仁”的原则,患者可通过医保报销或药店双通道购买。2025年新版目录实施后,预计年减负超500亿元,更多全球创新药将惠及中国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