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失调可能是什么病?
运动失调是指尽管没有肌肉异常,但也不能有秩序地进行复杂运动的状态。这可能是由于小脑、大脑、眼、前庭器官等部位的损害导致的,具体可能包括以下几种疾病:
-
小脑性共济失调:
- 小脑蚓部损害: 常见于小脑蚓部肿瘤,儿童以髓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多见,成人以转移瘤多见。
- 小脑半球损害: 常见于肿瘤、转移瘤、结核瘤或脓肿及血管病等。
- 全小脑共济失调: 常见于小脑变性及萎缩等。
-
深感觉障碍性共济失调:
- 周围神经病变: 常见于多发性神经炎,铅、砷、汞中毒,酒精中毒,代谢性疾病等。
- 后根病变: 常见于转移瘤。
- 后索病变: 常见于脊髓联合变性、酒精中毒、脊髓压迫症等。
- 丘脑病变: 常见于脑血管病。
- 顶叶病变: 常见于脑血管病、肿瘤。
-
大脑性共济失调:
- 常见于大脑额叶、顶叶、颞叶、枕叶、胼胝体部等部位的脑血管病,肿瘤,炎症,外伤,变性性疾病等。
-
前庭性共济失调:
- 常见于急性迷路炎、内耳出血、前庭神经或前庭神经核的急性病变等。
-
运动障碍疾病(锥体外系疾病):
- 主要源于基底核功能紊乱,通常分为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和肌张力降低-运动过多两大类。
- 前者以运动贫乏为特征,后者主要表现异常不自主运动。
-
遗传性共济失调:
- 由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导致的小脑功能障碍,涉及基因突变引起的蛋白质异常折叠和聚集。
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运动协调障碍、平衡功能障碍、震颤、肌张力异常或共济失调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咨询神经科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