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质地硬(肝硬化)需通过病因治疗、药物干预、生活方式调整等多维度综合处理,核心在于延缓病情进展并预防并发症。
-
明确病因并针对性治疗: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需长期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索磷布韦);酒精性肝病必须严格戒酒;脂肪肝需控制体重与血糖;自身免疫性肝病则需免疫抑制剂干预。
-
药物辅助控制:
- 抗纤维化药物(如安络化纤丸、扶正化瘀胶囊)可减缓肝脏硬化进程。
- 保肝药物(如水飞蓟素、多烯磷脂酰胆碱)帮助修复肝细胞损伤。
- 对症药物如利尿剂(螺内酯)用于缓解腹水,β受体阻滞剂降低门静脉高压风险。
-
严格生活方式管理:
- 饮食:低盐、低脂、高蛋白(如鱼、瘦肉),避免酒精及辛辣刺激食物;腹水患者需限盐限水。
- 运动: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增强代谢,但避免过度劳累。
- 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减少肝脏负担。
-
定期监测与复查:每3-6个月检查肝功能、超声或CT,早期发现并发症(如肝癌、肝性脑病)。
提示:肝硬化不可逆,但规范治疗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务必遵医嘱个体化用药,避免偏方或自行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