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黄斑水肿的治疗中,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如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康柏西普)是当前临床效果最显著的治疗方式,尤其对糖尿病黄斑水肿、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病因引起的黄斑水肿具有明确疗效。 近年来,全球首个双通路药物法瑞西单抗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了治疗精准性,而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则适用于特定炎症性病例。以下从核心治疗手段展开分析:
-
抗VEGF药物
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活性,直接减少新生血管生成和血管渗漏,改善黄斑区水肿。雷珠单抗、阿柏西普等药物需每月注射1次,连续3-6次后根据疗效调整频率。研究显示,约80%患者视力可稳定或提升,黄斑厚度显著减少。 -
双通路创新药物法瑞西单抗
同时靶向Ang-2和VEGF-A的双重机制,在抑制异常血管的同时增强血管稳定性,延长注射间隔(每3-4个月1次),适合需长期管理的患者。国内已通过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落地应用。 -
激素类药物
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适用于炎症主导的黄斑水肿,能快速控制炎症反应,但可能引发眼压升高或白内障等副作用,需严格监测。部分顽固性病例可尝试抗VEGF与激素联合治疗,但最新Meta分析表明联合疗法并未显著优于单独抗VEGF治疗。 -
个体化治疗与辅助手段
高度近视或黄斑前膜患者需结合激光或手术治疗;中医辅助(如活血化瘀类药物)可改善微循环,但需在专业指导下使用。患者需定期复查,避免剧烈运动并补充维生素A/C/E等营养素。
早期规范治疗是保护视力的关键。若出现视物变形、中心暗点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评估病因并制定注射方案,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视力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