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步” 步态主要表现为行走时像鸭子一样,臀部左右摆动,且步行缓慢,两足撇开。这一症状通常由多种原因导致,以下为您详细介绍:
- 肌肉疾病方面:
-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这是一组遗传性肌肉疾病。以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为例,患儿出生时及婴儿期运动发育基本正常,一般 5 岁左右开始出现症状,跑步和上楼困难,行走时骨盆向两侧摇摆呈现鸭步。随着病情发展,肌无力症状会愈发严重,直至无法行走 。多发性肌炎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肌肉疼痛、无力和萎缩,患者下肢肌肉无力,也可能出现鸭步态 。进行性肌萎缩这类神经系统疾病,同样会致使肌肉萎缩和无力,患者下肢症状明显,可表现出鸭步态。
- 先天性肌强直症:患者因肌肉强直,在行走时肌肉不能灵活地舒张与收缩,影响正常步态,可能出现类似鸭步的表现。
- 骨骼关节问题方面:
- 小儿先天性髋关节双侧脱位:也叫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或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及髋发育不全,是较为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双侧脱位时,患儿表现为摇摆步态,臀部明显后突,腰前凸增大 。
- 膝内翻:也就是常说的 O 型腿或弓形腿。以两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为主要特征。严重时,患者膝关节和小腿疼痛,影响正常行走站立,走路时可能出现类似鸭步的摇摆。
- 神经系统疾病方面:
- 严重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患者出现感觉和运动障碍,行走时下肢动作不协调,可表现出鸭步。
- 帕金森病:患者除了有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症状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慌张步态,有时也会伴有类似鸭步的行走不稳表现。
- 脑血管病后遗症:如脑梗死、脑出血后,若遗留偏瘫等后遗症,一侧肢体活动不利,身体平衡和协调功能受影响,行走时可能出现身体摇摆,类似鸭步。
如果发现自己或他人出现 “鸭步” 步态,应及时就医,通过稳定试验、血清酶学检查、X 线片、CT、肌电图等检查手段,明确病因,并接受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