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排空延缓(又称胃潴留或胃轻瘫)是一种胃动力障碍疾病,表现为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异常延长,无法正常排入小肠。关键特征包括:呕吐宿食、上腹胀痛、早饱感,严重时可导致脱水或营养不良。其病因分为器质性(如幽门梗阻)和功能性(如糖尿病神经病变),需通过医学检查确诊并针对性治疗。
-
核心机制与病因
胃排空延缓的直接原因是胃蠕动功能减弱或神经调节异常。器质性病因常见于消化性溃疡、肿瘤压迫等物理性梗阻;功能性病因则与糖尿病、迷走神经损伤、药物副作用(如抗胆碱能药物)或精神因素相关。部分患者术后也可能出现暂时性胃动力障碍。 -
典型症状与危害
患者主要表现为餐后腹胀、恶心呕吐(呕吐物含未消化食物)、上腹钝痛,呕吐后症状短暂缓解。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体重下降,甚至因胃酸反流引发食管炎。糖尿病患者的胃轻瘫还可能加剧血糖波动。 -
诊断与检查方法
确诊需结合胃镜(排除梗阻)、钡餐造影(观察排空时间)或核素扫描(金标准)。胃电图可评估胃电节律,血液检查则用于排查代谢异常(如低钾血症)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 -
治疗与日常管理
- 饮食调整:少食多餐,选择低脂低纤维食物,避免糯米等难消化食材。
- 药物治疗: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和止吐药缓解症状,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
- 严重病例:考虑胃电刺激或内镜下幽门扩张术。心理干预对功能性患者尤为重要。
若长期存在餐后不适或反复呕吐,应及时就医排查胃排空异常。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避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