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权威性搜索结果显示,甘肃省目前是中国经济最不发达的省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总量与人均指标
-
人均GDP长期垫底
甘肃连续多年在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上位居全国末尾,部分城市如临夏、定西、陇南等人均收入仅1.17万元至1.43万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区域经济差异显著
全省存在“半壁穷山”的现象,5个城市(临夏、定西、陇南、平凉、天水)占据全国倒数第一至第五名,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均较低。
二、地理与自然条件限制
-
自然环境恶劣
甘肃大部分地区为黄土高原、戈壁滩和沙漠,年降雨量不足300毫米,土地贫瘠且干旱缺水,严重制约农业发展。
-
资源开发依赖性强
经济结构以矿产、能源等资源型产业为主,缺乏多元化的支柱产业,且资源开发未有效转化为民生福祉。
三、产业发展与基础设施短板
-
工业基础薄弱
除少数资源型城市外,全省工业发展滞后,企业数量少且规模小,缺乏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
基础设施落后
部分县城存在道路条件差、交通不便、公共服务设施匮乏等问题,如清水县等偏远地区仅有县委招待所,无宾馆酒店。
四、历史与政策因素
-
人口流失严重
由于经济机会不足,甘肃面临严重人口外迁现象,进一步削弱了劳动力市场和消费能力。
-
发展策略不足
早期经济规划缺乏统筹协调,导致资源浪费和产业低端化,难以实现经济转型。
总结
甘肃的贫困状况是地理、资源、政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政府已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产业环境,但经济复苏仍需时间。需注意,贫困评价需结合动态发展,部分数据可能随政策调整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