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胆囊是一种胆囊收缩功能减退或消失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空腹时胆囊体积增大、进食后排空缓慢,常引发右上腹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其核心问题是胆囊运动功能障碍,可能由慢性炎症、饮食不当、精神因素等引发,早期干预有望恢复功能。
-
典型表现:患者进食高脂食物后易出现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随恶心、呕吐或腹泻。超声检查可见胆囊呈U形扩张,脂肪餐后收缩率低于正常值(通常<50%)。
-
常见诱因:
- 慢性炎症:胆囊壁纤维化或结石长期刺激导致收缩能力下降;
- 代谢异常:如糖尿病引发的神经功能紊乱;
- 生活习惯: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等加重胆囊负担;
- 精神压力:焦虑、紧张通过神经调节抑制胆囊收缩。
-
诊断与治疗:
- 通过胆囊超声波检查、造影评估收缩功能;
- 轻症可通过低脂饮食、规律运动改善,必要时使用促胆囊收缩药物;
- 严重者需手术切除胆囊,尤其合并结石或反复感染者。
提示:若餐后持续腹痛或消化不良,建议尽早就医排查。调整饮食结构、控制体重及减压是预防关键,初期功能异常通过积极干预可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