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窦狭窄是胃出口部位(胃窦)发生异常变窄的病理状态,常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或肿瘤压迫,典型症状包括餐后饱胀、呕吐和体重下降。该病可能由炎症反复发作导致的瘢痕挛缩或占位性病变直接阻塞引起,需通过胃镜或钡餐造影确诊。
-
核心病因
- 慢性炎症:长期胃炎或溃疡使胃窦黏膜纤维化,形成环形狭窄
- 肿瘤因素:胃癌或邻近器官肿瘤侵犯压迫胃窦部
- 先天异常:婴幼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特殊类型)
-
典型症状表现
- 梗阻三联征:进食后上腹闷痛→呕吐宿食→呕吐后症状暂时缓解
- 营养障碍:因进食困难导致消瘦、贫血
- 并发症信号:突发剧烈腹痛提示可能发生完全性梗阻
-
诊断要点
- 胃镜检查:直接观察狭窄部位并取活检(鉴别良恶性)
- 影像学检查:CT评估狭窄程度及周围组织关系,钡餐显示"漏斗状"胃窦
- 幽门螺杆菌检测:明确是否感染引发慢性炎症的病原体
-
阶梯治疗方案
- 药物干预:质子泵抑制剂+促动力药缓解炎症性狭窄
- 内镜治疗:球囊扩张术适用于单纯瘢痕性狭窄
- 外科手术:胃癌根治术或胃空肠吻合术解决恶性梗阻
早期干预可有效预防胃窦狭窄进展为完全性梗阻。若出现持续餐后呕吐伴体重骤减,建议48小时内完成胃镜检查明确病因,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胃穿孔或恶病质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