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症,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血便,严重时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其核心症状与出血部位和速度密切相关:上消化道出血多呈呕血或柏油样黑便,下消化道出血则以鲜红/暗红血便为主,同时可能伴随贫血、发热或循环衰竭。
-
典型症状
- 呕血:上消化道(如食管、胃)出血时,血液经呕吐排出,少量呈咖啡渣样,大量则为鲜红色。
- 黑便:血液在肠道停留时间较长时,粪便呈柏油状、黏稠发亮,常见于胃或十二指肠出血。
- 血便:下消化道(如结肠、直肠)出血直接表现为鲜红或暗红色大便,若出血量大且速度快,上消化道出血也可能出现类似症状。
-
潜在病因
- 上消化道: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等是主要诱因,酗酒或药物(如阿司匹林)也可能引发急性胃黏膜损伤。
- 下消化道:痔疮、肠息肉、结肠癌、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较为常见,血管畸形或感染性肠炎也可能导致出血。
-
危险信号与应对
- 若出现头晕、心悸、血压下降等休克前兆,或呕血/便血频繁发作,需立即就医。
- 日常应避免刺激性饮食,控制饮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者需遵医嘱保护胃黏膜。
提示:胃肠道出血的病因复杂,及时内镜检查是明确诊断的关键。无论症状轻重,均建议尽早就医评估,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