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吮反射阳性是新生儿和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表现为当用乳头、手指或其他物体轻触婴儿的口唇时,会出现口唇及舌的吸吮蠕动。这种反射在出生后3至4个月会自然消失,但如果1岁后仍存在,则可能提示大脑皮层功能障碍。
一、正常生理表现
-
新生儿期:吸吮反射是哺乳动物及人类婴儿先天具有的反射之一,它在新生儿期非常活跃。当用乳头或手指碰触新生儿的口唇时,他们会出现口唇及舌的吸吮蠕动。这是婴儿摄取母乳或配方奶的重要方式,因为初生婴儿的咀嚼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只能通过吸吮动作来摄取食物。
-
协调性发展:大约在6周之后,呼吸、吸吮与吞咽反射三者之间的协调性会逐渐增强,这有助于喂食变得更有效率。
-
消退时间:正常情况下,吸吮反射会在出生后的3至4个月内自行消失。如果这一反射在1岁后仍然存在,应引起家长和医生的关注,因为这可能提示大脑皮层存在功能障碍。
二、异常病理表现
-
额叶病变:吸吮反射阳性也可能出现在额叶病变的患者身上。额叶病变可能导致多种临床症状,如缄默症、植物神经紊乱、肢体瘫痪等。当出现吸吮反射阳性,并伴随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时,应高度怀疑额极病变的可能。
-
假性球麻痹:假性球麻痹是一种上运动神经元麻痹,其临床表现包括构音困难、进食困难、软腭反消失等。在假性球麻痹患者中,除了生理性脑干反射活跃或亢进外,还可能出现吸吮反射、掌颏反射、仰头反射等病理脑干反射。这些反射可在没有明显的锥体束或大脑病征时引出,因此对于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诊断方法:吸吮反射阳性的诊断主要依靠观察和测试。医生可以通过轻划或轻叩唇部,观察是否立即出现口轮匝肌收缩、上下唇噘起等“吸吮”动作来判断。
-
鉴别诊断:在诊断吸吮反射阳性时,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例如,额叶病变和假性球麻痹都可能伴随吸吮反射阳性,但它们还有其他不同的临床表现。额叶病变常伴有缄默症、肢体瘫痪等症状,而假性球麻痹则主要表现为构音困难和进食困难。
吸吮反射阳性是新生儿和婴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生理现象,但在非儿童时期出现则可能提示额叶病变或假性球麻痹等神经系统疾病。在诊断吸吮反射阳性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年龄、病史和其他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