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医院等级评审中感染管理科的工作情况,综合整理出以下亮点与不足:
一、亮点
-
制度体系完善
各科室结合评审标准,制定并修订了院感相关制度、职责、流程及应急预案,涵盖感染控制操作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手卫生要求等。例如,传染科建立了专门的医疗废物处置室,取消刺激性消毒剂(如戊二醛),并规范了医疗垃圾分类。
-
人员意识提升
医护人员感染防控意识较强,感染发生率较低,保障了医疗安全。重点科室(如产房、手术室)通过培训强化了无菌操作规范,手术室使用外科洗手液、规范包布等。
-
风险防控能力
能及时评估多重耐药菌、手术切口等风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例如,产房布局改建后符合感染管理要求,口腔修复门诊等科室也通过合理化建议达到规范。
二、不足
-
执行与监督不到位
部分科室存在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如手卫生设施未正常使用、抗菌药物依从性差(80%以上医生仍存在惯性用药)。医疗废物分类混装、垃圾塑料袋未分区等问题仍需整改。
-
培训体系不完善
新员工及低年资护士对院感知识掌握不足,表现为对防护分级、职业暴露处理等流程回答不完整。传染病相关培训及法律法规学习频次不足,需加强常态化教育。
-
设施设备隐患
部分科室存在清洁工具未及时清洗消毒(如拖把挂置)、手术室污物桶不达标、感应外科手消液过期未更换等问题。
三、改进建议
-
强化执行机制
通过定期检查、绩效考核等方式,确保制度落地。例如,将手卫生使用率纳入医生绩效考核指标。
-
完善培训体系
增加院感知识培训频次,采用案例教学、模拟演练等形式提升医护人员技能。重点强化新员工入职培训及在职人员的定期复训。
-
持续优化管理
定期评估风险环节,及时调整防控措施。例如,针对多重耐药菌问题,建立专项监测与预警机制。
通过以上措施,感染管理科需在制度执行、人员培训、设施管理等方面持续改进,以符合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并保障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