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消瘦型是一种以体重显著下降、肌肉萎缩和脂肪减少为特征的病理状态,通常由慢性消耗性疾病、内分泌失调或恶性肿瘤引发。其核心表现为无法通过正常饮食补充的进行性体重减轻,可能伴随乏力、免疫力下降等全身症状。
主要病因包括:
- 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病、艾滋病等长期感染性疾病,导致机体能量持续消耗。
- 内分泌代谢异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或糖尿病未控制时,代谢率异常升高加速体重流失。
- 恶性肿瘤:癌症晚期因肿瘤争夺营养或化疗副作用引发恶病质,常见于胃癌、肺癌等。
- 消化吸收障碍:克罗恩病、慢性胰腺炎等影响营养摄入与吸收,导致营养不良性消瘦。
典型症状分阶段发展:
- 早期:体重下降超过正常范围(3个月内降低5%以上),易疲劳。
- 中期:肌肉量明显减少,皮下脂肪变薄,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水肿。
- 晚期:器官功能衰退,伤口愈合延迟,感染风险显著增加。
干预需针对原发病因:
- 感染性疾病需抗感染治疗,甲亢患者需调节甲状腺激素水平。
- 肿瘤患者需结合营养支持与抗肿瘤治疗,必要时使用食欲刺激剂。
- 营养补充以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为主,严重者需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若出现不明原因体重骤降且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排查潜在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避免不可逆的机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