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是指非职工身份的城乡居民为获得基本医疗保障,按年度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其核心特点是“个人缴费+政府补贴”双轨筹资,2025年个人最低缴400元/年,财政补助670元/年,覆盖住院、门诊慢特病等49类疾病,年度最高报销55万元。
-
制度定位与覆盖范围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了原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覆盖所有未参加职工医保的城乡居民,包括农村居民、城镇非从业者、学生、新生儿等。特殊群体如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可享受全额或部分缴费资助。 -
缴费标准与时间
2025年全国个人缴费最低400元,财政补助670元,部分地区设两档缴费(如400元/775元)。集中缴费期为每年9月至12月,补缴可能触发3个月以上待遇等待期,断缴每多1年增加1个月等待期。 -
保障待遇亮点
- 住院报销:政策范围内费用按比例报销,年度限额15万元;
- 门诊慢特病:涵盖恶性肿瘤、糖尿病等49种疾病,部分高值药品单独支付;
- 大病保险:个人无需额外缴费,年度补偿限额40万元,起付线约1.88万元;
- 生育补助:参保女性住院分娩可享3000元限额补贴。
-
参保与缴费方式
支持线上(微信、支付宝、地方政务App)和线下(银行、社区代办)多渠道缴费。新生儿需在出生90天内参保,军人退役当年可动态参保。
提示:及时在集中期缴费可避免待遇等待期,断缴将影响报销权益。各地政策略有差异,建议通过地方医保局官网或热线查询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