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易经》"万国咸宁"寓意
湖北咸宁的名称源于中国古代典籍《易经》,具体由以下历史演变过程形成:
-
最早记载
"咸宁"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典籍,当时属于楚地,但正式作为行政区划名称出现于宋代。
-
宋真宗赐名
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为避宋太祖赵匡胤永安陵讳,按《易经·乾象》中"万国咸宁"的吉祥寓意,将原永安县改为咸宁县,象征天下太平、人人安宁。
-
名称内涵
"咸"指"都城、全部","宁"为"安宁",合起来寓意"普天之下皆安宁",体现了古人对和谐社会的美好追求。
-
历史沿革
咸宁在历史上曾属荆州江夏郡、南郡、武昌府等,1998年撤地设市后,现辖四县一市一区,国土面积9861平方公里,是武汉城市圈成员城市之一。
咸宁的名称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既是对《易经》文化的传承,也寄托了古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