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4月,成都中心城区最新定义为 12个行政区和2个功能区 ,具体范围如下:
一、行政区域构成
-
12个行政区
包括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新都区、郫都区、温江区、双流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津区。
-
2个功能区
-
成都高新区 :国家级高新区,聚焦科技创新与高端产业。
-
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 :国家级新区,承担创新驱动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功能。
-
二、历史调整背景
-
早期定义 :21世纪初曾以三环内区域为主。
-
多次扩展 :2017年启动中心城区扩容工程,将龙泉驿、双流等二圈层区域纳入其中,形成“中心城区+郊区新城”的空间结构。
-
最新规划 :2020年进一步明确为13个区域(含天府新区),2025年官方表述仍沿用12+2的划分。
三、城市发展意义
-
空间优化 :通过扩容缓解核心区压力,推动产业疏解与功能升级。
-
协同发展 :强化中心城区与郊区新城的联动,促进成德眉资同城化。
四、相关说明
-
统计口径 :中心城区面积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95%,但人口和经济密度显著提升。
-
居住建议 :部分区域(如六环内)因配套成熟度较高,成为新市民置业重点。
以上信息综合自政府公开文件及权威媒体报道,数据截至202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