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得名于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其前身为古称“香山”的珠江口岛屿,因盛产沉香及花卉而得名,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更名至今。这一命名既承载了岭南千年历史底蕴,更是对伟人精神的永恒致敬。
-
古称“香山”的由来
宋代《太平寰宇记》记载此地“多神仙花卉”,故称香山;又因五桂山盛产沉香,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香料产地。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正式设香山县,管辖珠江口岛屿及滨海地域。 -
从香山到中山的历史转折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后,国民政府于同年4月将其故乡香山县更名为中山县,成为全国首个以伟人命名的行政区。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延续“中山”之名至今。 -
地名背后的双重文化基因
“中山”既保留了古越族渔猎文化与海上贸易的印记(如香山场、香洲等地名),又凝聚了近代民主革命精神。孙中山提出的“振兴中华”理念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使其成为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精神的城市符号。
今日中山,既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重镇,也是华侨之乡与宜居之城。从沉香贡品到“中山智造”,从孤悬海岛到联通世界的枢纽,地名变迁恰是这片土地奋斗史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