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和日落时间的确定涉及多个因素和标准,具体如下:
一、时间计算标准
-
天文学定义
-
日出 :太阳上边缘与地平线相切的时刻
-
日落 :太阳中心点位于地平线上的时刻
-
实际观测中,由于大气折射,太阳通常在地平线下1度时可见。
-
-
气象学定义
- 以太阳中心点到达地平线的时间为准,不考虑大气折射。
-
地方时计算
-
通过经度差异计算:每15度经度相差1小时
-
公式:日出时间=12-昼长,日落时间=12+昼长。
-
二、地理位置的影响
-
纬度差异
-
夏半年(北半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且纬度越高越偏北
-
冬半年(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纬度越高越偏南
-
春秋分时: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
-
经度差异
- 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分钟。
三、实际观测调整
-
地形与遮挡
- 山脉、建筑物等遮挡物会影响实际可见时间,通常比理论值晚15-30分钟。
-
大气条件
- 云层、湿度等会改变地表反射光,影响观测结果。
四、应用场景
-
天文研究 :需精确到上边缘切地平线的时刻
-
日常生活 :通常以北京时间(东八区)发布,实际观测需结合当地经纬度计算
-
导航定位 :通过太阳方位角公式可计算具体方位(如北极星法)
日出日落时间以地平线为基准,结合地理纬度、经度及大气条件综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