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良性先天性肌弛缓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神经肌肉疾病,主要表现为出生后肌肉张力降低、运动发育迟缓等症状。以下是关于该病的详细信息:
疾病概述
- 名称:小儿良性先天性肌弛缓综合征,又称Oppenheim综合征、良性先天性肌病综合征、先天性肌张力不全症。
- 类型:根据病情轻重分为两种类型,一是Oppenheim综合征(奥本海姆氏综合征),轻型;二是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重型。
-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儿科。
- 是否医保:是。
病因
- 遗传因素:可能由先天遗传造成,患者脊髓灰质中细胞数明显减少,且有细胞损伤或肥大改变。
- 宫内感染:孕妇在怀孕期间受到病毒感染,可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染给胎儿,造成胎儿发育异常。
- 外界环境:孕妇长时间接触噪音、辐射、环境污染等,使婴儿发育环境较差,引起婴儿发育不良。
- 药物:怀孕期间长时间服用某些药物,可能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
- 营养不良:孕期持续营养不良,无法供给胎儿足够的营养,可能是对胎儿生长发育受限。
临床表现
- 肌张力低下:新生儿期即表现出明显的肌张力不足,导致身体较为松软。
- 运动发育迟缓:由于肌张力低,婴儿会出现翻身、坐起、爬行和行走等运动发育的延迟。
- 关节活动范围扩大:因肌肉无力,关节容易过度伸展,比正常儿童具有更大的活动范围。
- 姿势控制困难:较难维持正常姿势,容易在坐着或站立时失去平衡。
- 面部表情减少:面部肌肉无力可能导致面部表情相对较少或单一。
- 吞咽与呼吸问题: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轻微的吞咽困难或呼吸不协调。
检查
- 血清酶谱检查:磷酸肌酸激酶、醛缩酶、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等均无异常。
- 常规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多正常。
- 肌电图:正常或呈轻度肌病改变。
- 头颅影像检查:均正常。
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诊断:根据出生后婴儿期即有大多数肌肉张力减弱,肌无力表现,感觉存在,无明显肌萎缩,腱反射消失或减低,病情无进展性,且多能随年龄增长逐渐改善等特征做出诊断。
- 鉴别诊断:注意与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婴儿型鉴别,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症婴儿型新生儿即可发病,呈进行性加重,有明显的肌萎缩,肌电图有明显的周围神经病损改变,预后差。
治疗
- 治疗原则:以随意运动训练和被动按摩等为主来维持肌肉的营养,适当使用辅助药物。
- 预后:大多预后良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肌无力症状减轻。
总结
小儿良性先天性肌弛缓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神经肌肉疾病,主要表现为出生后肌肉张力降低、运动发育迟缓等症状。虽然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通过早期诊断、康复训练和对症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