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脑瘫是指在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其主要特征包括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智力、视听觉、进食、吞咽、言语、行为等多种障碍,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患儿的一生。
轻微脑瘫的表现:
-
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
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
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
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
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这是轻度脑瘫的症状之一。
-
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
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
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
身体扭转:3-4个月大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
头不稳定:如将患儿仰卧位放在检查者手指上,突然提起上半身,正常儿童头仍保持水平位且瞬间不摇晃,而脑瘫儿童则会头部后垂、背屈角增大且四肢下垂。
-
俯卧位抬头不能:正常儿童在8-10个月时能爬且能用双上肢负重,而脑瘫儿童则不能。
-
行走时足部问题:脑瘫患儿在行走时可能会出现脚尖着地、脚跟不着地等症状。
轻微脑瘫的诊断方法:
-
病史询问:了解患儿的出生史、生产史、新生儿病史、家族遗传史等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导致脑瘫的危险因素。
-
体格检查:观察患儿的姿势、肌张力、反射等方面的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
影像学检查:通过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观察患儿脑部结构的变化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等问题。
-
电生理检查:通过脑电图、诱发电位等电生理检查手段,了解患儿的脑功能状态和神经传导情况。
-
其他辅助检查:根据需要还可以进行脑阻抗血流图、肌电图等其他辅助检查手段,以进一步了解患儿的病情和病因。
轻微脑瘫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其表现多样且诊断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