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入异物的感觉因人而异,但通常表现为明显的喉咙疼痛、吞咽困难、胸部不适或异物梗阻感,严重时可能伴随咳嗽、呕吐甚至呼吸困难。 异物卡在咽喉或食道时,身体会通过一系列反应发出警示信号,及时识别这些症状对避免并发症至关重要。
若异物较小且边缘光滑,可能仅造成轻微吞咽不适或隐痛,尤其在进食时加重;而尖锐异物(如鱼刺)会引发剧烈锐痛,甚至放射至背部。异物滞留时间较长时,可能导致涎液增多(严重时带血)、局部感染或发热,此时需立即就医。部分患者因异物位置较深(如食管下段),症状可能较隐蔽,仅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易被误认为消化不良。
儿童或老年人误吞异物后,可能无法准确描述感受,需观察其拒食、哭闹或反复清嗓等行为。若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或持续呕吐,提示异物可能阻塞气道或损伤消化道,属于紧急情况。心理因素(如焦虑)也可能放大异物感,但需先排除器质性病变。
预防胜于治疗:进食时避免分心,儿童远离小件物品。一旦怀疑吞入异物,切勿强行吞咽食物试图“压下去”,应立即就医评估。内镜或影像学检查能快速定位异物,多数情况下可通过微创手术安全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