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与传播
- 病原体:成虫体长32cm,孕节内充满储卵囊,虫卵呈橄榄形,需在蚂蚁体内发育为似囊尾蚴后才能感染人类。
-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误食含似囊尾蚴的蚂蚁,或接触被污染的食物、水源传播。儿童因卫生习惯差、常在地上玩耍,感染风险较高。
2. 症状表现
- 常见症状:多数感染者无明显症状,偶见腹痛、腹泻、肛门瘙痒、食欲减退或消瘦。
- 其他表现:夜间磨牙、流涎、贫血、皮肤过敏或皮疹等。
- 并发症:长期感染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贫血。
3. 诊断方法
- 粪便检查:通过漂浮集卵法或直接镜检发现孕节或虫卵(孕节呈白色米粒状,虫卵橄榄形)。
- 鉴别诊断:需与蛲虫病、犬复孔绦虫病等区分,主要依据虫卵和孕节的形态差异。
4. 治疗与预后
- 药物治疗:首选吡喹酮(15-25mg/kg单次口服),也可用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驱虫药,疗效良好。
- 预后:及时治疗后可完全治愈,但卫生条件差或未注意预防可能复发。
5. 预防措施
- 环境管理:灭鼠、灭蚁,保持居住环境清洁。
- 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避免儿童接触蚂蚁,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
若出现腹痛、腹泻、肛门瘙痒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