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短肠综合征)的治疗需结合个体病情严重程度及肠道适应能力,以营养支持为基础,结合药物、手术等综合干预以实现快速改善。具体治疗策略如下:
一、营养支持治疗
- 肠外营养(PN)
在肠道适应期前,需通过静脉输注营养液维持患者能量及营养需求,避免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 - 肠内营养(EN)
逐步过渡至经口或管饲肠内营养,选择易吸收的短肽或氨基酸配方,刺激剩余肠道功能恢复。
二、药物治疗
- GLP-2类似物(替度格鲁肽)
作为国内首个获批的GLP-2类药物,每日一次皮下注射可增强肠道吸收功能,促进肠道适应,减少对肠外营养的依赖,适用于病情稳定且完成初步肠道适应的患者。 - 肠康复药物
包括生长激素、谷氨酰胺等,联合使用可加速肠黏膜修复,改善吸收能力。
三、手术治疗
- 增加吸收面积
通过肠延长术(如STEP手术)或肠移植,直接扩大有效肠道长度,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 - 并发症处理
对肠梗阻、肠瘘等并发症需及时手术干预。
四、康复与生活方式管理
- 渐进性饮食调整
从低脂、低纤维饮食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避免高渗食物刺激肠道。 - 定期监测
通过血液生化指标、体重变化等评估营养状态,调整治疗方案。
五、特殊人群与注意事项
- 儿童患者
需根据生长发育需求定制营养方案,替度格鲁肽已获批用于1岁以上儿童。 - 避免长期PN并发症
如肝损伤、感染等,需尽早启动肠内营养及药物治疗。
最快治疗方案需在稳定期联合肠内营养支持与替度格鲁肽药物干预,同时个体化评估手术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