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牙体牙髓科小讲课的核心内容整理,结合龋病、楔状缺损等常见疾病进行分点说明:
一、龋病的基本知识
-
定义与病因
龋病是牙体硬组织(釉质、牙本质、牙骨质)被细菌感染导致的慢性破坏性疾病,四联因素理论包括:
-
微生物(如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
-
食物(糖类摄入量、频率)
-
宿主(口腔环境、免疫力)
-
时间(滞留时间)
-
-
临床表现与分类
-
浅龋 :仅涉及牙釉质,无明显症状
-
中龋 :波及牙本质浅层,遇冷热敏感
-
深龋 :接近牙髓,可引发自发痛或牙髓炎
-
-
治疗原则与方法
-
保守治疗 :脱敏治疗缓解敏感,充填术恢复形态
-
抗力形与固位形设计 :窝洞制备需兼顾防漏与固位
-
特殊治疗 :氟化钠甘油、硝酸银等化学疗法适用于早期釉质龋
-
二、楔状缺损的特征与防治
-
病因
-
刷牙方式不当(横刷导致牙颈部釉质薄弱)
-
咬合力过大(如咀嚼硬物)
-
龈下酸腐蚀(酸性食物、工作酸)
-
-
症状
-
牙齿敏感(冷热酸甜刺激)
-
后期可能发展为牙髓炎或牙齿折断
-
-
防治措施
-
改善刷牙习惯(使用软毛牙刷,圆头设计)
-
减少高应力饮食,避免过度用力咀嚼
-
定期口腔检查,及时修复龋损
-
三、其他相关疾病
-
氟斑牙与四环素牙
-
氟摄入过量导致釉质发育不良,表现为黄褐色斑块
-
四环素牙因药物染色,牙齿呈灰黄色
-
-
牙外伤与根尖周病
- 牙震荡、冠折等损伤可能引发根尖周炎,需根管治疗
四、预防与维护
-
日常护牙 :正确刷牙(巴氏刷牙法),使用牙线清洁邻面
-
定期检查 :每半年进行口腔X线检查,早期发现龋损
-
专业干预 :及时充填、根管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以上内容覆盖了牙体牙髓科常见疾病的诊疗要点,结合临床实际建议,注重预防与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