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圆线虫病是由毛圆线虫寄生于人体十二指肠及空肠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以下是关于毛圆线虫病的详细介绍:
- 病因:牲畜是主要传染源,其粪便中常排出虫卵,人通过污染的食物及水而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农民因接触感染源机会较多,所以更为多见。
- 症状:感染轻者多无明显症状。严重者可有乏力、头昏、失眠、易疲劳等全身症状,以及不同程度的食欲缺乏、腹胀、腹痛和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大量成虫吸血可出现贫血,与钩虫病合并者贫血常较重,还可有骨质疏松和血清碱性磷酸酶减少。
- 检查:
- 血常规:患者通常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常不超过 10%~30%,贫血时血红蛋白数值降低。
- 便常规:便常规检验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寄生虫感染,毛圆线虫虫卵长 85~115 微米,椭圆形,细长,一端或两端较尖。
- 分子生物学检查:PCR 方法有助于本病诊断。
- 十二指肠引流液培养:检测出毛圆线虫虫卵可明确诊断。
- 治疗:常用治疗药物包括阿苯达唑、甲苯达唑或双羟萘酸噻嘧啶等。发生贫血的患者可给予铁剂治疗,严重贫血者应先纠正贫血再驱虫治疗。
- 预后:一般较好,大部分患者经积极、有效的治疗可治愈,但再次感染仍可复发。若未经正规治疗,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出现贫血、骨质疏松症等多种并发症。
- 护理:患者治疗期间应合理调节饮食结构,戒烟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饮食应富有营养,易于消化,避免不洁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