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的童虫、成虫在肺内移行、寄生,或其虫卵在肺组织内沉积引发的肺部炎症性病变,属于异位血吸虫病的常见类型。以下是关于该病的综合描述:
一、定义与病因
血吸虫尾蚴经皮肤侵入人体后,童虫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穿破肺毛细血管引发局部充血、出血及炎症反应;成虫在门静脉系统寄生时,虫卵可经血液循环沉积于肺部,形成肉芽肿、假结核结节或纤维化病变。
二、临床表现
- 呼吸道症状:以发热、咳嗽(干咳或伴白痰)、胸痛、咯血为主,部分患者出现哮喘或肺部湿啰音。
- 全身症状:包括乏力、食欲减退等血吸虫病常见表现。
- 并发症:慢性期可发展为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甚至心力衰竭。
三、分型与病程
- 急性期:以肺部炎症及消化道症状为主,虫卵引发强烈肉芽肿反应,可能导致肺动脉狭窄。
- 慢性期:反复感染后形成肺纤维化,罕见但可能合并严重过敏反应或肺心病。
四、诊断依据
- 流行病学史: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如游泳、捕鱼)。
- 实验室检查:粪便、痰液或直肠黏膜活检发现血吸虫卵;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增高,血清抗体检测阳性。
-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可见肺纹理增粗、片状阴影、粟粒状结节或肺门增大。
五、治疗与预后
- 驱虫治疗:首选吡喹酮,需足量、足疗程以杀灭成虫及虫卵。
- 对症处理:根据症状使用退热、止咳、平喘药物;严重并发症需针对性治疗(如肺心病管理)。
- 预后:早期治疗预后良好,但易复发;未及时干预可能进展为不可逆性肺损伤。
六、预防措施
避免接触疫水,加强个人防护;感染者需定期复查并彻底治疗,防止虫卵再次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