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间隙出血是一种因外伤、疾病或医源性因素导致腹膜后器官或血管破裂引发的急症,属于严重腹部损伤的并发症,具有较高危险性,可能危及生命。
一、病因
-
外伤因素
- 骨盆骨折、腰椎骨折或腹部直接撞击等外伤,易损伤腹膜后器官(如肾、胰腺)或血管,引发急性出血。
- 车祸、跌倒等暴力冲击是最常见诱因。
-
血管病变
- 腹主动脉瘤、髂动脉瘤等血管疾病破裂可直接导致大出血。
-
肿瘤及炎症
- 腹膜后肿瘤(如血管瘤、肾癌)侵犯血管,或重症急性胰腺炎导致组织坏死出血。
-
其他原因
- 凝血功能障碍(如血友病)、医源性损伤(如手术或介入治疗操作不当)。
二、症状表现
-
典型症状
- 腹痛或背痛:持续性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若合并胰腺损伤,可能伴腹膜刺激征。
- 腰部淤斑:血液渗透至皮下形成青紫色瘀斑。
- 直肠刺激征:血肿进入盆腔引发里急后重感,直肠指诊可触及骶前区隆起。
-
其他症状
- 恶心、呕吐(因血液刺激神经)。
- 休克(大量失血致血压下降、意识模糊)或血尿(泌尿系统损伤)。
三、诊断与治疗
-
诊断依据
- 病史与查体:结合外伤史、腹痛及腹膜后血肿体征(如腰部肿胀、压痛)。
- 影像学检查:CT检查可明确出血范围、骨折或血管病变;X线可辅助发现骨盆或腰椎骨折。
-
治疗措施
- 保守治疗:少量出血可自行吸收,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辅以止血、输血及抗感染治疗。
- 手术治疗:大量出血或合并器官损伤时需紧急手术止血,如血管修复、肿瘤切除或骨折复位。
四、注意事项
- 该病易被复合伤掩盖,若外伤后出现持续腹痛或休克表现,需高度警惕并及时就医。
- 预后取决于出血量及原发病控制情况,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