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原与流行特点
- 病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属副黏病毒科,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传染性强(平均1人可传染4-5人)。
- 流行季节:北方多在冬春季(11月至次年4月),南方多在冬季或雨季,热带地区雨季高发。
- 高危人群:婴幼儿(尤其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免疫功能低下者。
2. 临床表现
- 轻症:类似感冒,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鼻塞,1-2周自愈。
- 重症(多见于婴幼儿):
- 呼吸系统:剧烈咳嗽、喘息、呼吸急促、鼻翼扇动、口唇发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喘鸣音。
- 全身症状:食欲不振、精神萎靡、脱水,少数合并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 大龄儿童:多为上呼吸道感染(如鼻塞、咳嗽),少数发展为肺炎。
3.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查:鼻咽拭子抗原检测、核酸检测(快速诊断)或病毒培养(金标准)。
- 影像学检查:X线显示两肺斑片状阴影或肺气肿。
4. 治疗与护理
- 一般治疗:隔离防交叉感染,雾化吸入、吸痰缓解症状,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 药物治疗:
- 抗病毒:利巴韦林(仅限高危儿童)、新型药物如齐瑞索韦(临床试验阶段)。
- 对症:退热药(布洛芬)、止咳平喘药(氨溴索),重症需氧疗或呼吸机支持。
- 免疫干预:高危儿可注射单克隆抗体(如尼塞韦单抗)预防感染。
5. 预防措施
- 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保持室内通风。
- 疫苗接种:高危婴儿可接种尼塞韦单抗(预防性单抗)。
- 增强免疫:均衡营养、充足睡眠,避免二手烟。
提示
若孩子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发绀、喂养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轻症可自愈,但重症需及时干预,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