巯甲丙脯酸肾损害是一种由药物巯甲丙脯酸(卡托普利)引起的肾脏损害疾病。以下是其相关信息:
病因
- 巯甲丙脯酸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它引起肾损害的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缓激肽降解,使缓激肽积聚,导致肾血管扩张,肾灌注压下降;影响血管紧张素 Ⅱ 的生成,使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扩张,肾小球滤过压降低;药物过敏反应等。
临床表现
- 蛋白尿:是较常见的表现,可从轻度蛋白尿到大量蛋白尿不等,严重程度与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有关。
- 血尿:可为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通常伴有蛋白尿。
- 肾功能减退:可出现血肌酐、尿素氮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严重时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表现为少尿或无尿。
-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疹、瘙痒、发热等过敏症状,还可能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系统异常表现。
诊断
- 用药史:有明确的巯甲丙脯酸用药史,且在用药后出现肾脏损害的表现。
- 临床表现:结合蛋白尿、血尿、肾功能减退等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异常。
- 排除其他病因: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肾损害的原因,如原发性肾小球疾病、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等。
治疗
- 停药:一旦怀疑巯甲丙脯酸肾损害,应立即停用该药,多数患者在停药后肾脏损害可逐渐缓解。
- 支持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如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控制血压,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 对症治疗:有过敏症状者可给予抗过敏药物治疗;出现感染时,应选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预后
- 一般来说,早期诊断并及时停药,多数患者的肾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预后较好。但如果肾损害严重,发展为慢性肾衰竭,则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