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浇筑完成后10个小时被水淹没会影响其强度,具体影响程度取决于浸泡时间、温度及后续养护措施。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主要影响机制
-
颗粒间凝聚力下降
混凝土长期浸泡会导致骨料颗粒吸水膨胀,颗粒间黏聚力减弱,从而降低整体强度。
-
体积膨胀与裂缝产生
吸水后混凝土体积膨胀,可能引发表面裂缝,进一步削弱结构完整性。
-
钢筋锈蚀加速
水中的化学成分(如氯离子)会加速钢筋锈蚀,降低承载能力。
-
表面强度受损
浸泡主要影响表层,但未提及是否伴随振捣不足或养护不当,若振捣不密实,损伤可能更严重。
二、影响程度评估
-
短期浸泡(如10小时) :通常会导致表层强度降低,但内部结构可能未完全破坏,需结合实际情况判断。
-
长期浸泡或高温环境 :若超过8-10小时且温度较高,会加速强度衰减和钢筋锈蚀。
三、应对建议
-
立即停止施工并排水
防止进一步吸水或化学侵蚀,避免浮浆和薄弱层形成。
-
表面处理与养护
-
用高标号水泥砂浆修补表层裂缝;
-
养护时避免直接浸泡,可采用覆盖棉布、稻草并喷水保湿。
-
-
检测与加固
-
对浸泡区域进行抗压强度检测,若不达标需设计补强方案;
-
若基础或承重结构受影响,需评估是否需对土质或承重柱进行加固。
-
四、预防措施
-
施工时覆盖 :雨天施工应使用塑料薄膜或帆布覆盖未凝固的混凝土;
-
控制坍落度 :避免混凝土离析,确保密实度;
-
规范振捣 :保证底层混凝土振捣密实,减少浮浆风险。
10小时的浸泡已对混凝土强度产生显著影响,需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加强养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