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炎概述
心包炎是心包的炎症性疾病,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双层膜结构,分为脏层和壁层。心包炎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是某种全身疾病累及心包的表现。
病因
心包炎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
-
感染性因素:
- 病毒性感染:如流感病毒、水痘病毒、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
- 细菌性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肺炎球菌、链球菌等。
- 真菌、寄生虫感染。
-
非感染性因素: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硬皮病等。
- 心脏疾病相关:如术后心包切开综合症、心肌梗塞后综合症等。
- 外伤:如交通事故造成胸部创伤。
- 癌症相关:癌细胞扩散到心包或行胸部放疗引起心包炎。
- 其他疾病:如尿毒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症状
心包炎的症状包括:
- 胸痛:最常见的症状,通常为胸骨后部或左胸部的钝痛或压迫感,可能向背部或左肩放射。
- 呼吸困难:由于心包积液或心包膜炎症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导致血流受阻。
- 发热和寒战:全身不适,体温可能超过38℃。
- 心率快:心肌受到炎症刺激,导致心率加快,出现心悸、心律不齐等症状。
- 疲乏和虚弱感:身体缺氧导致。
- 咳嗽、腿部或足部肿胀、低热、心脏剧烈跳动或心跳加速、躺下时气短、腹部肿胀等。
诊断
心包炎的诊断通常基于以下检查:
- 血液检查:明确体内有无感染。
- 胸片:当心包积液较多时,可显示心影增大。
- 超声心动图:可确诊是否有心包积液并判断积液量的多少。
- 心脏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心包积液的量和位置,还有助于分辨积液的性质,可测量心包的厚度。
- 心包穿刺:可对穿刺液行常规、生化、细菌培养和查找抗酸杆菌或细胞学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
治疗
心包炎的治疗包括:
-
药物治疗:
- 非甾体抗炎药:用于缓解胸痛,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 秋水仙碱:用于预防心包炎复发。
- 抗菌药、抗结核药、皮质类固醇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等根据具体情况使用。
-
手术治疗:
- 心包穿刺:引流出多余的积液,及时解除心脏压迫。
- 胸腔镜辅助手术:在胸腔镜的辅助下,切开心包,排出心包积液。
预防
心包炎的预防措施包括:
- 注意卫生、勤洗手,流感季节不去人多的场所,降低病毒、细菌感染的风险。
- 保证充足营养、坚持锻炼,增强体质。
- 如患有结核病应积极治疗,减少结核杆菌扩散机会。
心包炎的预后因病因不同而异,及时诊断和治疗通常可以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