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震荡是儿童因头部外伤(如撞击、摔落等)引发的一过性脑功能障碍,属于轻型颅脑损伤,其特点为无肉眼可见的脑组织结构异常,但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紊乱。
主要特征:
-
病因
多由外力撞击导致,如交通事故、高空摔落、运动碰撞等。 -
核心表现
- 意识障碍:短暂意识丧失(数秒至半小时内恢复),婴幼儿可能仅表现为短暂发愣或无反应。
- 头痛头晕:持续或阵发性疼痛,伴随眩晕、畏光、耳鸣等症状。
- 自主神经症状:恶心、呕吐(婴幼儿更频繁)、出冷汗、面色苍白等。
- 认知功能异常:记忆力减退(尤其是逆行性遗忘)、注意力不集中。
- 平衡失调:行走不稳或运动协调能力下降。
-
病理特点
常规影像学检查(如CT/MRI)无明显异常,但可能伴随弥漫性脑肿胀或神经功能暂时性抑制。
治疗与注意事项:
- 以休息为主:建议卧床5-7天,减少脑力活动和屏幕使用时间。
- 对症处理:头痛可用对乙酰氨基酚;频繁呕吐需补液或使用甲氧氯普胺;严重焦虑可短期服用地西泮。
- 复查与观察:伤后48小时内需密切监测是否出现嗜睡加重、持续呕吐等恶化症状,必要时复查影像学。
- 生活调整: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饮食清淡,保证充足睡眠。
该病通常预后良好,但需警惕迟发性症状(如“小儿脑震荡综合征”中的嗜睡和迟发呕吐)。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及时排除颅内出血等严重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