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是一种以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及双轨样改变为特征的罕见肾小球肾炎类型,属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肾脏疾病。其核心特点包括:
一、病理特征
- 形态学改变:肾小球呈分叶状(分叶性肾炎),系膜细胞显著增生并侵入毛细血管壁,导致基底膜增厚及“双轨征”形成。
- 免疫沉积物:根据电镜下沉积位置分为三型:
- Ⅰ型:内皮下致密物沉积;
- Ⅱ型(致密物沉积病):基膜内致密物沉积;
- Ⅲ型:上皮下和内皮下沉积并存,可能为Ⅰ型的变异。
二、临床表现
- 主要症状: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等)、血尿(镜下或肉眼)、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
- 实验室特征:约70%-80%患者存在持续性低补体血症(尤其是补体C3降低)。
三、人群与预后
- 好发人群:青少年多见,尤其是Ⅱ型患者。
- 预后:病程长且难治愈,约50%患者在10-15年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需透析或移植。
四、诊断与治疗
- 诊断依据:肾穿刺活检是金标准,结合血补体检测(C3持续降低)。
- 治疗:
- 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抗凝剂(双嘧达莫)等,但疗效有限。
- 支持治疗:控制高血压、减少蛋白尿,晚期需透析。
该病需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区分,后者以系膜增生为主但无基底膜双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