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
- 主要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此外还有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 诱发因素:免疫力下降(如过度劳累、熬夜)、接触传染源(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或邻近器官感染(如鼻炎、咽炎)可能诱发此病。
2. 症状
- 典型表现:起病急骤,主要症状为剧烈咽痛(尤其在进食时加重)、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部分患者伴有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 局部体征: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可见黄白色脓性分泌物,严重时可形成脓点或假膜。
- 伴随症状:可能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儿童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或拒食。
3. 治疗
- 抗生素治疗:首选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或头孢菌素类药物(如头孢曲松、头孢呋辛),疗程通常为10天,需足量足疗程使用以避免并发症。
- 辅助治疗:包括退热、补液、保持口腔清洁(如淡盐水漱口),部分患者可配合雾化治疗缓解症状。
- 并发症预防: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引发风湿热、肾小球肾炎、中耳炎等疾病,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4. 注意事项
- 儿童与青少年高发:需注意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剂量需根据体重调整。
- 避免自行用药:抗生素需严格遵医嘱使用,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替代。
若出现持续高热、吞咽困难或症状反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