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病性巩膜炎是一种与白塞病相关的免疫性眼部疾病,主要表现为巩膜炎症,同时伴有全身性症状。以下是详细说明:
1. 定义与病因
白塞病性巩膜炎是白塞病(一种慢性全身性血管炎)的眼部表现,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
- 感染:如1型单纯疱疹病毒、链球菌或结核感染。
- 遗传因素:白细胞抗原-B51基因携带者风险较高。
- 免疫异常: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炎症反应。
2. 症状表现
- 眼部症状:眼红、眼痛、流泪、视力下降,严重时可出现巩膜充血、水肿或结节。
- 全身症状: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红斑等白塞病典型表现。
3. 诊断方法
- 临床检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部炎症,眼底镜检查视网膜血管炎等并发症。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及自身抗体检测,结合针刺试验(皮肤高敏反应)辅助诊断。
4. 治疗与预后
- 药物治疗:
- 局部用药: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如地塞米松)控制炎症,散瞳药预防虹膜粘连。
- 全身用药: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重症可联用生物制剂。
- 手术治疗:严重并发症(如巩膜穿孔)需手术干预。
- 预后:早期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但复发率高,需长期用药;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视力损害甚至失明。
5. 注意事项
- 定期复查:每月眼科检查评估病情,调整用药方案。
- 生活习惯:避免强光刺激,保持眼部清洁,增强免疫力。
若出现眼痛、视力模糊等症状,建议尽早就诊眼科或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