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症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不自主的膈肌痉挛,导致频繁打嗝。以下是一些常用于治疗呃逆症的药物,它们的作用机制和适用情况各不相同:
- 调节胃肠动力药物
- 甲氧氯普胺: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能阻断中枢催吐化学感受区的多巴胺受体,具有强大的中枢性镇吐作用,同时能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胃的排空,从而缓解呃逆。成人一般每次 5 - 10 毫克,每日 3 次,饭前半小时服用。常见的副作用有嗜睡、倦怠、锥体外系反应等。
- 多潘立酮:为外周性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促进胃肠蠕动,协调胃肠运动,防止食物反流,对胃肠动力障碍引起的呃逆有较好疗效。成人通常每次 10 毫克,每日 3 - 4 次,饭前 15 - 30 分钟服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轻度腹部痉挛、口干、皮疹等。
- 莫沙必利:是一种选择性 5 - 羟色胺受体激动剂,能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刺激胃肠道而发挥促动力作用,改善胃和十二指肠的运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引起的呃逆有效。成人一般每次 5 毫克,每日 3 次,饭前服用。不良反应较少,可能有腹泻、腹痛、口干等。
- 抗酸及胃黏膜保护药
- 奥美拉唑:属于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黏膜壁细胞上的质子泵,减少胃酸分泌,从而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缓解因胃酸反流等引起的呃逆。常用剂量为成人每次 20 毫克,每日 1 - 2 次,晨起吞服或早晚各一次。不良反应有头痛、腹泻、恶心、腹痛等。
- 铝碳酸镁:是一种抗酸药,能迅速中和胃酸,并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对胃酸相关的呃逆有一定治疗作用。一般成人每次 1 - 2 片,每日 3 - 4 次,饭后 1 - 2 小时或睡前服用。可能会出现便秘、腹泻、口干等副作用。
- 肌肉松弛剂
- 氯唑沙宗:为中枢性肌肉松弛剂,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阻断神经冲动传递至肌肉,使肌肉松弛,缓解膈肌痉挛,进而改善呃逆症状。成人每次 0.2 - 0.4 克,每日 3 次。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头晕、嗜睡等。
- 巴氯芬:是一种 γ - 氨基丁酸的衍生物,主要作用于脊髓,能抑制单突触和多突触反射,使肌肉松弛,对某些顽固呃逆有较好效果。开始时每次 5 毫克,每日 3 次,可逐渐增加剂量至每次 10 - 20 毫克,每日 3 次。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嗜睡、眩晕、恶心、呕吐等。
- 镇静药
- 地西泮:是一种苯二氮䓬类镇静催眠药,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松弛肌肉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因精神紧张、焦虑等因素引起的呃逆。成人每次 2.5 - 5 毫克,每日 2 - 3 次。但此药有成瘾性,且可能导致嗜睡、头晕、乏力等不良反应,使用时需谨慎。
- 氯丙嗪:是一种抗精神病药,有镇吐、镇静及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等作用,对一些顽固呃逆有一定疗效。一般每次 25 - 50 毫克,每日 2 - 3 次。其不良反应较多,如体位性低血压、锥体外系反应、嗜睡等,使用时需密切观察。
以上药物的使用应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建议自行用药。对于呃逆症的治疗,还应注意去除诱发因素,如避免进食过快、过饱,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