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是指在肺部影像检查(如 X 光、CT 等)中发现的直径≤3 厘米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阴影,可单发或多发,可能是良性,也可能是恶性。以下是关于肺结节的详细介绍:
- 病因
- 感染因素:细菌感染如肺结核,结核杆菌在肺部引发炎症反应可能导致结节形成;真菌感染如曲霉菌等在肺部滋生时,也会产生结节样病变,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发生。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结节病等,人体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肺部组织,导致肺部炎症进而形成结节。
- 良性肿瘤:由正常组织在发育过程中错误组合形成的瘤样畸形,如肺错构瘤、肺纤维瘤等,通常生长缓慢,对身体危害相对较小。
- 恶性肿瘤:肺癌早期往往表现为肺结节,特别是部分实性结节和磨玻璃结节。长期吸烟、有肺癌家族史、接触石棉等致癌物质的人群,发现肺结节时需更加警惕肺癌的可能性。转移性恶性肿瘤也可能在肺部形成结节。
- 症状:多数良性肺结节患者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如果结节较大、数量较多或为恶性结节者,可能会引起咳嗽、咳痰、胸闷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咯血、乏力、低热、体重减轻等异常表现。
- 诊断:肺结节多是在体检或其他检查中发现。通常需要由专科医生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结合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增强 CT 检查、纤维支气管镜以及穿刺活检术检查等,从而对结节性质做出明确诊断。
- 治疗:对于良性肺结节,如由感染引起,针对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结节可能会缩小或消失;对于一些良性肿瘤,如果结节较小且无症状,可定期观察,暂不做特殊处理。对于恶性肺结节,通常需要根据病情采取手术切除、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对于性质不明确的肺结节,医生会根据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以及患者的年龄、吸烟史、家族史等高危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随访方案,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结节的变化,以明确其性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