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皮质激素
作为基础治疗,常用泼尼松或甲泼尼龙,剂量需根据病情调整。例如,Ⅲ/Ⅳ型狼疮性肾炎常采用甲泼尼龙静脉冲击(500mg/d,连续3天)联合口服激素。需注意长期激素可能引发感染、骨质疏松等副作用,需定期监测。 -
免疫抑制剂
- 霉酚酸酯(MMF):适用于年轻女性或未生育患者,可减少复发风险。
- 环磷酰胺(CTX):用于重症或难治性病例,需注意生殖毒性。
- 羟氯喹:推荐用于所有患者,可降低蛋白尿、延缓肾功能恶化,需监测视网膜病变。
-
新型生物制剂
- 奥妥珠单抗:2025年研究显示,其联合标准治疗可使46.4%患者实现完全肾脏缓解,尤其对Ⅳ型及重症患者效果显著,但需注意感染风险。
- 贝利尤单抗:可降低疾病活动度及激素用量,适用于复发或难治性病例。
-
其他辅助治疗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用于控制高血压及减少蛋白尿。
- 中药调理:可辅助减轻激素副作用,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注意事项:
- 治疗需遵循“诱导缓解+维持治疗”原则,总疗程通常≥3年。
- 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尿蛋白、肾功能、补体及抗dsDNA抗体等指标。
- 生物制剂(如奥妥珠单抗)需联合激素使用,不可单独应用。
提示:狼疮性肾炎需个体化治疗,药物选择需结合病理分型及患者具体情况,建议在风湿免疫科或肾内科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