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是否中毒的依据
-
局部症状
- 被蜇处立即出现剧烈疼痛、红肿、瘙痒,并可能向四周蔓延。
- 若蜇伤后皮肤表面无残留毒刺(马蜂蜇人后毒刺不脱落),但出现明显肿胀或水疱,需警惕中毒风险。
-
全身症状
- 轻度中毒: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等。
- 重度中毒:全身皮肤发红、血压下降、心动过速、呼吸困难、昏迷、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如急性肾衰竭、肝损伤)。
- 过敏反应:部分人可能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就医。
-
时间观察
- 马蜂毒液需3~4天代谢,被蜇后至少需密切观察48小时,部分症状可能延迟出现。
二、紧急处理措施
-
去除毒刺
- 检查蜇伤处是否有残留毒刺,若有需用镊子或卡片(如银行卡)轻轻刮除,避免挤压伤口。
-
中和毒性
- 用弱碱性溶液(如肥皂水、苏打水)冲洗伤口,中和马蜂碱性毒液。
- 冰敷蜇伤部位,减轻肿痛。
-
及时就医
- 若出现全身症状、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或休克,需立即送医。
- 医院可能采取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支持治疗或透析(针对肾衰竭)。
三、注意事项
- 避免二次伤害:马蜂可能群体攻击,被蜇后保持静止,用衣物包裹头部和颈部。
- 慎用药物:勿自行涂抹碘酒、红药水等刺激性液体,可能加重肿胀。
若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高危表现(如呼吸困难、昏迷),务必第一时间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