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脓肿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以下是对它的详细介绍:
-
定义
- 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病因所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病变。早期为化脓性炎症,继而发生坏死形成脓肿。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多发生于壮年,男多于女。
-
病因
- 吸入性肺脓肿:病原体常为上呼吸道、口腔的定植菌,包括需氧、厌氧和兼性厌氧菌。当有意识障碍如在麻醉、醉酒、药物过量、癫痫、脑血管意外时,或由于受寒、极度疲劳等诱因,全身免疫力与气道防御清除功能下降,可使吸入的病原菌致病;还可因鼻窦炎、牙槽脓肿等脓性分泌物被吸入致病。脓肿常为单发,其部位与支气管解剖和体位有关。
- 继发性肺脓肿:某些细菌性肺炎,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等,以及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囊肿、支气管肺癌、肺结核空洞等继发感染可导致继发性肺脓肿。肺部邻近器官化脓性病变,如膈下脓肿、肾周围脓肿、脊柱脓肿或食管穿孔等波及到肺也可引起肺脓肿。阿米巴肝脓肿好发于右肝顶部,易穿破膈肌至右肺下叶,形成阿米巴肺脓肿。
- 血源性肺脓肿:因皮肤外伤感染、痈疖、骨髓炎所致的败血症、脓毒菌栓子经血行播散到肺,引起小血管栓塞、炎症、坏死而形成肺脓肿。常为两肺外野的多发性脓肿。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链球菌为常见。
-
临床表现
- 急性吸入性肺脓肿:起病急骤,患者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咳嗽、咳黏液痰或黏液脓性痰。炎症波及局部胸膜可出现胸痛。病变范围较大时,可出现气急。还有精神不振、乏力、胃纳差等症状。7~10天后,咳嗽加剧,脓肿破溃于支气管,咳出大量脓臭痰,每日可达300~500ml。脓排出后,全身症状好转,体温下降。
- 慢性肺脓肿:患者常有不规则发热、咳嗽、咳脓臭痰等症状,有时可见反复咯血。常呈贫血、消瘦等慢性消耗病态。当慢性肺脓肿有较大的气道内空洞时,可出现杵状指(趾)。
- 血源性肺脓肿:一般先有原发病灶引起的畏寒、高热等全身脓毒血症的表现。经数日或数周后才出现咳嗽、咳痰,痰量不多,极少咯血。
-
诊断方法
- 临床症状:依据口腔手术、昏迷呕吐、异物吸入,急性发作的畏寒、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臭痰等病史。
-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慢性患者可有轻度贫血。痰涂片革兰染色、痰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确定病原体。
-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检查是主要诊断方法,可见大片浓密模糊浸润阴影,内有脓腔及液平面。CT检查能更准确地定位并有助于鉴别诊断。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用于明确病因和病原学诊断,并用于治疗。
-
治疗方法
- 抗生素治疗:吸入性肺脓肿多为厌氧菌感染,一般均对青霉素敏感,仅脆弱拟杆菌对青霉素不敏感。血源性肺脓肿多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耐β-内酰胺酶的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抗生素治疗应尽早开始,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 痰液引流: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病情较轻者可通过轻拍背部帮助排痰。身体状况较好者可采取体位引流排痰,使脓肿处于最高位,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也可使用祛痰药或雾化吸入生理盐水、祛痰药或支气管舒张剂,以利痰液引流。
- 手术治疗:适应证为病程超过3个月,经内科治疗脓腔不缩小,或脓腔过大(大于5cm);大咯血经内科治疗无效或危及生命;伴有支气管胸膜瘘或脓胸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方式包括肺段或肺叶切除等。
总的来说,肺脓肿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肺部感染性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