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感染与脓肿的诊断标准需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具体如下:
一、临床症状与体征
- 全身症状:发热(38-39℃)、寒战、盗汗、体重减轻及全身衰竭。
- 局部表现:
- 腹部两侧或腰背部疼痛,可能向大腿或腹部放射。
- 局部压痛、包块(部分需经直肠或骨盆检查触及)。
- 脊柱侧突、肋椎体区触痛或腰大肌痉挛(如髂腰肌受累)。
二、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为主),伴中毒颗粒或贫血。
- 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显著升高。
- 血培养:部分患者可检出致病菌,提示菌血症可能。
- 尿常规:若累及泌尿系统,可能出现脓尿或蛋白尿。
三、影像学检查
- CT扫描:
- 首选方法,敏感性接近100%,可清晰显示脓肿位置、大小及周围组织受累情况。
- 对多发性脓肿的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有重要意义。
- 超声:
- 初步筛查腹膜后低回声影,但敏感性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
- MRI:适用于需详细评估软组织结构的复杂病例。
- X线检查:
- 腹平片显示腰大肌阴影异常、脊柱侧突或软组织块影。
- 胸片提示膈肌抬高、胸腔积液等间接征象。
四、鉴别诊断
需与以下疾病区分:
- 阑尾脓肿:右下腹包块偏向内侧,无髋关节屈曲状态。
- 肾结石/腰椎间盘突出:分别伴随尿路梗阻症状(排尿困难)或下肢麻木、刺痛。
- 寒性脓肿:结合X线及临床病史(如结核病史)鉴别。
五、诊断依据
符合以下条件可确诊:
- 典型临床症状(发热+腰背部疼痛)。
- 实验室炎症指标升高(白细胞、CRP、ESR)。
- 影像学(尤其是CT)明确显示脓肿形态及范围。
- 排除其他类似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脊柱病变)。
注:病史采集(如近期手术、创伤或感染史)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