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
患者常表现为寒战、高热(体温>39℃)、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感染性休克(心率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或意识障碍(烦躁、谵妄、昏迷)。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迁徙性病灶(如脑膜炎、骨髓炎)的相应症状。 -
实验室检查
- 血培养:是确诊的金标准,需在寒战、高热时采集血液样本,阳性率较高。
-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可达20×10⁹/L以上),中性粒细胞比例>80%。
- 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显著升高,提示炎症反应。
- 其他检查:脑脊液检查(化脓性改变)、痰涂片(革兰阳性双球菌)等辅助诊断。
-
影像学检查
- 胸部X线/CT:可见肺部感染病灶(如肺炎、肺脓肿)或胸腔积液。
- 心脏超声:排查心内膜炎等并发症。
-
病原学证据
通过血培养、脑脊液培养或脓液培养分离出肺炎链球菌,或通过核酸检测(如PCR)检测其特异性基因。
二、诊断标准总结
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 临床症状符合败血症表现(如高热、寒战、多器官受累);
- 实验室检查显示细菌感染证据(血培养阳性或炎症标志物显著升高);
- 排除其他病原体引起的败血症(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三、注意事项
- 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免疫缺陷者)症状可能不典型,需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 早期诊断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建议在抗生素治疗前完成血培养。
- 若血培养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可结合血清学检查(如荚膜多糖抗原检测)辅助诊断。
建议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结果综合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