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心律失常的治疗需根据病因、类型及严重程度制定个体化方案。以下为综合治疗方案分级说明:
一、基础治疗方案
- 生活方式干预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及情绪激动,合理控制高盐/高脂饮食,适当增加果蔬摄入。此为所有类型心律失常的辅助治疗基础。
二、针对性治疗方案
2. 药物治疗
- 适用场景:轻中度症状或作为术前过渡治疗。
- 常用药物: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抗心律失常药(普罗帕酮、胺碘酮)等,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 注意事项:需定期监测药物副作用,如QT间期延长或甲状腺功能异常。
-
介入治疗
- 射频消融术:适用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等反复发作病例,通过微创消除异常电信号病灶,成功率>90%。
- 起搏器植入:用于严重心动过缓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维持正常心率。
-
手术治疗
- 导管消融或外科手术:针对结构性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缺损)合并心律失常,需同步矫正解剖异常。
- 右心耳切除术:特定难治性房性心动过速病例,可彻底阻断异常放电来源。
三、紧急处理方案
5. 电复律
适用于心室颤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心动过速等急症,通过电击恢复窦性心律。
四、长期管理
6. 原发病控制
如纠正电解质紊乱(低钾/高钾血症)、停用致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肌炎等基础疾病。
7. 定期随访
通过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评估疗效及心脏功能恢复情况。
最佳治疗选择原则:
- 轻症或无症状者优先观察+生活方式调整。
- 药物控制无效或反复发作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推荐射频消融术作为根治性方案。
- 结构性心脏病或传导系统严重异常者需结合手术/起搏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