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尤其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常见,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约40%-60%)。该病的治疗重点在于纠正高血糖、高渗状态及脱水,同时去除诱因和预防并发症。以下是治疗的主要措施:
1. 治疗目标
- 纠正高血糖和高渗状态。
- 补充血容量,防止脱水进一步加重。
- 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 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如脑水肿、感染等)。
2. 主要治疗措施
(1)补液
- 重要性:补液是治疗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首要措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 补液种类:
- 严重脱水时,可使用0.9%生理盐水或胶体溶液快速纠正休克。
- 血浆渗透压>350mOsm/L时,可使用0.45%氯化钠低渗溶液,但需严密监测,防止脑水肿。
- 血浆渗透压降至330mOsm/L时,改用等渗溶液。
- 补液量:每日输液量通常为6000-8000ml,根据患者的脱水程度和心功能调整。
- 补液速度:先快后慢,第1小时可输入500-1000ml,随后根据患者病情调整。
(2)胰岛素治疗
- 作用:小剂量胰岛素静滴用于控制血糖,避免血糖下降过快导致脑水肿。
- 剂量:通常以每小时2-6U的剂量持续静脉滴注,根据血糖水平调整。
- 血糖控制目标:血糖降至16.7mmol/L时,改用5%葡萄糖液加胰岛素,比例为1U胰岛素:3-4g葡萄糖。
(3)补钾
- 时机:当血钾水平低于5mmol/L时开始补钾。
- 目标:维持血钾水平在4-5mmol/L。
(4)去除诱因
- 仔细排查可能的诱因,如感染、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或药物使用不当,并针对性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 预防和治疗脑水肿。
- 加强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血糖、电解质和肝肾功能。
3. 是否需要手术
根据现有医学资料,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补液、胰岛素治疗和电解质平衡等。手术并非该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而是针对某些特殊情况(如感染引起的并发症)可能需要外科干预。
4. 注意事项
- 预防脑水肿:避免血糖下降过快(建议每小时血糖下降不超过3.9-6.1mmol/L)。
- 监测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状态和实验室指标(如血糖、电解质、血气分析)。
-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心功能状况和并发症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治疗以补液、胰岛素治疗和纠正电解质紊乱为核心,通常不需要手术。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如需进一步了解,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