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原贮积病Ⅰ型(GSD-Ⅰ)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临床表现
- 低血糖:婴儿可发生低血糖性惊厥、昏迷和智能减退,严重患者出现酮症酸中毒。
- 肝肾肿大:新生儿肝肾肿大不明显,1岁左右逐渐见肝脏肿大,甚至占据整个腹腔。肾也肿大,但肾功正常。
- 生长发育迟缓:体材矮小或消瘦,也有部分患者肥胖。
- 易疲劳:肢体乏力,以下肢重,严重者步履困难。
- 出血:鼻咽及齿龈出血多见,原因与血小板功能障碍有关。
-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多见于10岁以内儿童。
- 高脂血症:表现三酰甘油、胆固醇、脂蛋白增高,臀部、四肢伸面出现黄色瘤病。
实验室检查
- 空腹血糖:极低。
- 果糖耐量试验和半乳糖耐量试验:特异性增高。
- 三酰甘油、胆固醇、脂肪酸和尿酸:均显著增高。
- 肝脏活组织检查:可见肝细胞增大,糖原增加;葡萄糖-6-磷酸活性酶降低或消失。
- 肌肉活组织检查:糖原含量稍增加,糖原结构正常,血小板中葡萄糖-6-磷酸活性酶亦可降低或消失。
特殊检查
- 肾上腺素试验:肌内注射1:1000的肾上腺素0.03ml/kg。注射前30min及后30、60、90、120、150min取血测血糖。正常人注射肾上腺素1h后,空腹血糖升高1.65~2.48mmol/L,2h恢复至原来水平。GSD-Ⅰ患者血糖无明显上升。
- 胰高血糖素试验:肌注胰高血糖素30µg/kg(最大量1mg),于注射后0,15,30,45,60,90,120分钟分别取血测血糖。正常时15~45分钟内血糖升高1.5~2.8mmol/L,GSD-Ⅰ在空腹或餐后均无血糖升高。
基因检测
- G6PC或SLC37A4基因:纯合或复合杂合致病突变。
诊断流程
- 拟诊:婴儿多见,空腹血糖极低,合并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及临床检查肝肾肿大者,可拟诊。
- 确诊:通过上述特殊检查和基因检测,可以确诊GSD-Ⅰ。
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注意与其他类型糖原贮积病、糖尿病、痛风、肝脏疾病、代谢综合征(X综合征)等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