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诊断标准可分为禽类和人类两类,具体如下:
一、禽类诊断标准
-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 症状:突发高死亡率,表现为精神沉郁、头部及脸部水肿、鸡冠发绀、脚鳞出血、神经紊乱;水禽可能出现腹泻或角膜炎症。
- 剖检病变:腺胃乳头出血、肠道黏膜广泛出血、心冠脂肪及心内膜出血;肺实变、胰脏坏死等。
-
实验室检测
- 病毒分离与鉴定:从病禽呼吸道分泌物、粪便等样本中分离出H5或H7亚型病毒。
- 核酸检测:通过RT-PCR技术检测病毒特异性核酸片段。
- 血清学检测:未免疫鸡场出现H5/H7亚型抗体阳性。
-
流行病学史
- 接触病禽、污染环境(如粪便、饲料)或疫区来源。
二、人类诊断标准
-
临床表现
- 突发高热(体温≥38℃),伴有咳嗽、肌肉酸痛、乏力;重症病例出现呼吸困难、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实验室检测
- 核酸检测: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到禽流感病毒RNA(如RT-PCR)。
- 病毒分离:从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病毒。
- 血清学检测:血液中特异性IgM/IgG抗体显著升高。
-
流行病学史
- 近期接触活禽、禽类分泌物或疫区旅居史。
确诊依据
- 禽类需综合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结果,并排除新城疫等类似疾病。
- 人类需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证据及接触史,确诊后需隔离治疗。
- 人类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被列为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