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缺乏神经病是由于叶酸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引起的,主要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摄入不足
- 营养不良、偏食、挑食或喂养不当:尤其是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
- 食物烹煮时间过长或重复加热:导致叶酸衍生物破坏,引起摄入不足。
2. 吸收障碍
- 影响空肠黏膜吸收的疾病:如短肠综合征、热带口炎性腹泻和某些先天性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小肠吸收叶酸受影响。
3. 治疗药物干扰叶酸代谢
- 抗惊厥药、磺胺嘧啶等:在部分人群中可引起叶酸吸收障碍。
- 甲氨蝶呤等: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不能转化成有生物活性的四氢叶酸。
- 口服避孕药、氟尿嘧啶、阿糖胞苷、异烟肼、乙胺嘧啶、环丝氨酸等药物:可影响叶酸的吸收和代谢。
- 乙醇:也会影响叶酸代谢。
4. 需要量增加引起相对缺乏
- 妊娠:尤其是最初3个月,叶酸需要量可增加5~10倍。
- 乳母、婴幼儿、感染、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白血病、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和血液透析等:这些情况下叶酸需要量也增高,若不增加叶酸的摄入量则引起缺乏。
5. 遗传缺陷导致叶酸转运障碍
- 脑叶酸缺乏症:由于遗传基因问题,如MTHFR基因突变,导致叶酸代谢障碍,引起脑叶酸缺乏症。
发病机制
叶酸缺乏并发神经损害的发病原理,目前认为在神经元的代谢中,叶酸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于叶酸是核蛋白DNA和RNA合成所必需的辅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叶酸缺乏或其代谢发生紊乱都可使RNA合成障碍,而RNA对蛋白合成具有重要作用。中枢神经系统蛋白合成速度快,由于神经元需要丰富的能量以及递质,致使神经元的能量缺乏及递质合成障碍,临床便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叶酸缺乏神经病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治疗药物干扰、需要量增加以及遗传缺陷等。预防和治疗叶酸缺乏神经病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