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性期治疗
- 大剂量激素冲击:早期使用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1000mg/d静滴3-5天),可减轻脊髓水肿和炎症反应。
- 脱水降颅压:甘露醇125ml每8小时静点,配合甘油果糖交替使用,有效缓解脊髓压迫。
- 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口服,预防血栓进展。
2. 药物治疗
- 神经营养剂:甲钴胺500μg肌注/日,维生素B1/B12口服,促进神经修复。
- 改善微循环:前列地尔10μg静注/日,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持续静滴。
- 控制基础病:高血压者用硝苯地平控释片,糖尿病患者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
3. 手术治疗
- 血管介入:急性血栓形成6小时内可行导管溶栓或机械取栓。
- 减压术:严重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者需行椎板切除减压术。
4. 康复治疗
- 早期干预:发病1周后开始良肢位摆放,电动起立床训练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 运动疗法:2-3周后进行被动-助力-主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配合悬吊减重步行训练。
- 针灸理疗:取损伤平面以下阳明经穴位(如足三里、阳陵泉)电针治疗,每日1次。
5. 并发症防治
- 压疮预防:每2小时轴线翻身,使用气垫床,骶尾部贴水胶体敷料。
- 肺部管理:床头抬高30°,每日雾化吸入2次,指导俯卧位排痰。
- 二便管理:间歇导尿每日2-4次,配合膀胱功能训练。
预后提示:约60%患者3个月内恢复行走能力,但痛温觉障碍可能永久存在。建议发病24小时内启动治疗,3个月时进行ASI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恢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