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食苍耳果实或幼苗
苍耳的果实和幼苗含有有毒蛋白(如苍耳甙),误食后可能引发中毒。中毒潜伏期一般为2-3天,快者4小时即发病,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时可导致肝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
超剂量或长期使用苍耳子
苍耳子作为中药材,治疗剂量为每日3-10克,但若用量超过30克或长期服用(超过30天),毒素会蓄积引发中毒。中毒者可能出现发热、抽搐、昏迷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
炮制不当
生苍耳子毒性最强,需经高温炒制(黄褐色、去刺)以降低毒性。若未按规范炮制直接使用,毒素未被灭活,易导致中毒。 -
其他风险因素
- 误食生品:未加工的苍耳子或幼苗毒性更强,常见于农村误采误食。
- 个体差异:儿童、体弱者对毒素更敏感,中毒风险更高。
中毒后需立即催吐、洗胃,并就医进行保肝、解毒等对症治疗。预防关键在于避免自行采摘食用苍耳,严格遵医嘱用药。